來源:人民日報 2024-12-27 關鍵詞: 咸寧養老服務體系
“下樓就是醫院,有需要醫生還可以上來看病,住著非常安心。”近日,記者在湖北省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康橋養護院看到,余惠林奶奶正坐在窗邊曬太陽,今年87歲的她在這住了2個多月。得益于公立醫院辦養老項目,越來越多需要特殊護理和就醫需求較大的老年人,有了更多養老方式的選擇。
應對老齡化,醫養結合是大勢所趨。作為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咸寧探索了一條“醫融養、養辦醫、簽約醫、醫入戶”的醫養結合路徑,并大力推進以公立醫院為依托辦養老機構工作。
今年前三季度,已有14家公立醫院新開辦養老機構,咸寧市累計有30家公立醫院辦的養老機構,共有床位2358張。
康橋養護院就是2024年4月新開業的,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內科住院樓第13層的所有房間及環境按標準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引入專業養老機構負責提供養老服務。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為養護院老人就醫開通綠色通道,采取定時巡房、院內會診、急診救治、臨時送醫等方式,真正做到樓上康養、樓下就醫無縫對接,為老人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在咸安區中醫醫院醫養中心,前院是醫院,后院是養老院。
在醫院老年病科中醫治療室,護工將養老院的老人送到這里理療,醫生正給老人們做中醫理療,有的肚臍上綁著艾灸盒,有的肩膀穴位處敷著藥貼……該院充分利用中醫藥獨特優勢,為入住老人提供康復理療、針灸理療、飲食調理、養生保健、健康管理等特色醫療衛生服務,為老人提供全周期、系統性的“醫康養”服務。
除了去養老院,居家養老是目前絕大多數老年人的現實選擇。在嘉魚潘家灣鎮四邑村養老服務驛站,該縣探索依托村衛生室,將中西醫資源嵌入養老服務,改造建設的一個融醫養、文娛、家政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養老服務驛站,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治小病、防未病的中西醫健康服務。
養老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的同時,咸寧不斷加強多元化養老服務供給。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目前老年助餐服務機構67個,惠及老年人65余萬人次;探索開展老年助浴服務,通過移動助浴床、流動助浴車等方式,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門助浴服務;對特殊困難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上門服務,今年已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上門服務25萬余人次。
不僅是“家門口”就能養老,近年來,咸寧還吸引著不少武漢等外地老人前來旅居養老。
咸寧九宮山景區。受訪者供圖
森林康養,是咸寧市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城、崇陽被稱為“中國天然氧吧”,有潛山試驗林場、岳姑林場等10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和單位。得益于好的生態稟賦,梓山湖·江南里小區等“森林+”養生產品持續推出;每年夏日,去通山縣九宮山景區避暑的老人絡繹不絕。
素有“華中康養地”之稱的咸寧,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加快開發特色養生產品,穩穩托起老年人的幸福“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