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江蘇網 2023-12-22 關鍵詞: 家政員工制轉型
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外發布。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家政企業積極發展員工制,不斷提高家政員工數量和比例,激發企業活力,實現家政企業規范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觀念的改變,家政服務正在步入千家萬戶。從居家養老到育嬰育幼,從保潔烹飪到收納整理,家政服務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內容越來越精細、需求量也越來越高。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已超3000萬人,但勞動力緊缺現象仍非常突出。
和龐大的市場需求不匹配的是,長期以來,家政服務業一直處于“小、亂、散”的局面,尋找家政服務員基本只能靠中介推薦或者口口相傳。在一些社交平臺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網友分享自己找家政員過程中屢屢碰壁的經歷:“想找好阿姨只能靠運氣”“好阿姨是稀缺資源”“好的家政阿姨一定不會在市場流通”“口碑好的阿姨真沒空窗期”……對于雇主來說,在魚龍混雜的家政行業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家政員,不僅要考慮其專業性,還要考慮其穩定性等因素,可謂是“比登天還難”。此外,由于用工方式多元、勞動關系復雜,勞動合同、服務協議、中介協議并存等問題廣泛存在,導致一旦出現勞動糾紛,雇傭雙方的權益往往都難以得到保障。
與當下流行的“中介制”不同,“員工制”是由家政企業直接與消費者簽訂服務合同,與家政員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統一安排家政員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直接支付或代發家政員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勞動報酬,并對其進行持續培訓管理。
引導企業由“中介制”向“員工制”轉變,一直被認為是解決家政業問題的一劑良方。早在2021年11月23日,江蘇省家庭服務業協會就發布了《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建設規范》團體標準,從勞動合同、服務協議、社會保險、工資支付、技能培訓、從業體檢以及誠信記錄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規范。這也是當時全國首個省級家政行業員工制建設規范性標準,是對市場需要的積極回應。
盡管短期來看,實行“員工制”會讓企業經營成本有所提高,但長期來看,“員工制”更有利于家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對于企業來說,讓家政員成為企業的一員,有助于解決從業人員穩定性不足的問題,讓企業風險更加可控,消費者也會更加滿意。對于家政員而言,接受規范化培訓管理,有利于提升技能和服務水平,也有助于自身長期職業發展。對消費者來說,“員工制”可以更好地保證家政員的專業性和穩定性。更重要的是,實行“員工制”可以明確家政公司、家政服務員和消費者之間的權利義務,一旦發生糾紛,有利于各方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家政服務關系千家萬戶,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頭連著高質量充分就業。家政行業規范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既是大勢所趨,又是現實需要。相信隨著家政企業逐漸向員工制轉型發展,家政從業人員能夠更加體面,就業可以更加穩定,家政服務也能更加規范。到那時,找個好保姆將不再需要碰運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將得到更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