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综合-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www.qdhaoyu.com


{首页主词}/四虎影视最新网址/日本va电影/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做家政也“高大上”!“南粵家政”工程為美好生活“加碼”


來源:金羊網 2023-09-26 關鍵詞: 南粵家政



“做家政不丟人”“年輕人也可以從事家政行業”……9月25日,廣東省第三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總決賽在梅州市開賽。家政人員通過技能為行業代言,用實際行動證明做家政也“高大上”。

賽場上,選手們使出渾身解數,用心用情展現家政服務的新發展。大賽背后,是“南粵家政”工程實施以來,在育人才、擴就業、促內需、惠民生等方面持續發力,已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新引擎,為家政行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家政服務是朝陽產業,也是愛心工程,大有可為。”2019年8月,自廣東“南粵家政”工程啟動以來,一場以人民為中心,針對廣東家政業“提質擴容”、破解服務難題的大工程揚帆起航,廣東家政行業發生了從量到質的變化。

從標準搭建、技能培訓到評價體系的完善,廣東“南粵家政”工程緊扣供給端、需求端,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逐漸成為小切口推動大變化的廣東實踐,成功打造出家政服務的廣東樣板,也讓“南粵家政”工程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新引擎。

定標準立規矩多管齊下聚起家政“源頭活水”

進用戶家前,先換工鞋、掃工牌確認身份;家庭保潔服務中,干濕清潔須分開,不同區域使用不同顏色的清潔毛巾;消毒使用霧化消毒機,主要為了快速滅殺細菌病毒;服務后請客戶檢查工具箱以及要帶走的垃圾,確認沒有誤丟貴重物品后離開……

“傳統家政行業靠的是人管人,很難規模化發展。而標準化管理靠的是制度和系統,能確保服務不走樣和客戶體驗的一致性。”51家庭管家副總經理陳祥國說。

家政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從業資格審查,家政行業缺乏統一標準是不少市民的顧慮。

這些問題如何破解?廣東從標準搭建、技能培訓、評價體系完善等方面多維度發力,多管齊下推動家政行業規范發展。

4年來,十余個省級地方標準相繼出臺,規范家政企業經營和家政服務員服務,填補廣東在這一領域中的標準空白;《“南粵家政”工程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2022—2026年)》則圍繞家政企業、家政從業人員、家政用戶三個維度,為家政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提供整體指引,這亦是全國首個優質家政服務標準體系,進一步夯實“南粵家政”工程的職業化與專業化探索。

為從根本癥結入手,建立起信任、規范的家政行業市場,廣東成立省家政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發布《家政服務員職業規范》《合同管理規范》等七項省級地方行業標準,突出對家政企業經營和家政服務員服務“兩個行為”進行規范,明確家政服務“底線要求”、企業經營管理要求和政府監管要求,成為廣東省家政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一個里程碑。

此外,為破解家政行業進入門檻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痛點,“南粵家政”工程著力提升培訓質量,各地各部門圍繞母嬰、居家、養老、醫護四大培訓項目開發27個“南粵家政”培訓課程標準,“南粵家政”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范圍覆蓋13個職業(工種),全省完成“南粵家政”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的企業、院校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近360家。

建平臺立標桿發揮產業行業集聚效應

隨著“南粵家政”工程的不斷推進,廣東涌現出一批重點企業,為家政企業發展樹立標桿,以點帶面提升整個行業規范化發展。據統計,全省共培育選樹“南粵家政”省級龍頭、誠信示范企業133家,評選發布“南粵家政”四星級、五星級企業33家。

為發揮產業行業集聚效應,打造家政人員的“超級市場”,解決市民“保姆難找”的難題,廣東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扶持打造一批“南粵家政”平臺載體。肇慶“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江門“南粵家政”產業園、河源“家政一條街”、汕尾家政服務超市、增城“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在廣東,一批家政人才培養基地相繼建成。

一個個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推動了區域產業聚集發展,更令家政成為高端化職業。與此同時,為了加快推進家政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廣東全力打造集信用管理、培訓就業、家政超市、權益維護等于一體的“南粵家政”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以此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實現家政服務信息全量歸集和部門間實時共享,全要素、全流程地對家政服務行為進行有效管理。

如今,家政服務員“人證合一”驗證在廣東各地加速推進。目前,全省累計發放“居家上門服務證”超過10萬張,錄入省家政服務平臺的家政服務員信息逾27萬人次、企業超2000家。

“家政+”服務模式打通家政服務“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來,如何找保姆困擾著市民。隨著“南粵家政”工程在全省上下遍地開花,廣東抓住家政服務這枚“小棋子”,破解保姆不好找、不好用、不放心等民生難題。隨著“南粵家政”工程的不斷深入,廣東打通家政服務“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家政服務。

針對社區內居民煮飯、做衛生、接小孩回家、陪老人看病、給嬰兒洗澡等需求,“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不僅可以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免費培訓,讓“家人照顧家人”,也可以讓有就業需求的居民在培訓獲得資格后,靈活就業成為家政人員,通過網絡平臺,就近在社區內提供上門家政服務。

廣州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把社區作為載體,打造智慧養老新模式,打通線上線下家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已全覆蓋所有鎮街。

隨著5G技術的成熟,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家政這個傳統行業,在“互聯網+”的助推下,正重新煥發著新的活力。

在深圳市龍崗區“社區邦”社區服務站里,月嫂學員正在通過視頻網絡,進行統一標準的培訓。成立于2010年的深圳市深家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創辦的“社區邦”品牌創新性地通過設立社區服務站(+互聯網)形成內外服務支撐能力,其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是“家政服務+互聯網”模式典范。

在同樣位于深圳的喜娃娃婦幼服務有限公司內,客服部門通過電腦里的系統,跟蹤月嫂在雇主家的服務情況,專業顧問們通過屏幕,回答雇主的各類咨詢。

事實上,家政企業運用互聯網并非個例。不少家政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市民網上下單,在線面試、聘用家政人員,移動支付也已成為家政行業的“新常態”。

深圳市家庭服務業發展協會會長孫景濤認為,家政服務行業需要插上科技和金融的“翅膀”,以高科技為支撐,提升家庭服務行業水平。在他看來,只有家政服務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再加以高科技提升家庭服務業水平,傳統的家庭服務業才能向現代化的家庭服務業邁進。

如今,“南粵家政”服務地圖的上線,更是開辟了家政便民服務新渠道。市民只需要通過手指“點一點”即可了解全省21個地市家政便民服務點,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家政服務。

據介紹,“南粵家政”服務地圖依托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家政服務查詢小程序。通過它,使用者可以快速查找到位于廣東省內家政服務機構的信息,包括機構位置、服務項目、聯系方式等,它還具有在線導航功能。可謂“一圖在手,服務無憂”。

地圖以“應錄盡錄”為原則,覆蓋廣東省范圍內已正式運營的800多家“南粵家政”相關服務網點,按服務需求分類展示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培訓基地、家政超市、家政產業園、家政一條街、社區基層服務站以及示范性項目等各類平臺載體的詳細信息,通過線上精準導引,讓“南粵家政”服務更加“易懂、易尋、易辦、易得”。

培訓帶動就業家政成為高質量就業“蓄水池”

來自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貧困戶郭柳秀原本抱著“學做月嫂掙錢”的目的來到廣東省湛江市,沒想到一路走來卻辦起了家政公司,不僅自家脫了貧,還帶著家鄉的姐妹們過上了好日子。

郭柳秀的大變化離不開“南粵家政”工程。如今,廣東家政業更成為高質量就業的“蓄水池”。兩年前,受益于對口幫扶政策,郭柳秀來到湛江參加“南粵家政”月嫂培訓,其間她發現家政市場大有可為:“政府建了平臺,可以零成本創業,老家的姐妹們也愿意跟著我干。”

目前,郭柳秀的“江秀家政服務中心”已吸納了20多名廣西老鄉成為正式員工,生意漸漸走上軌道。

河源的鄧小媚在成為月嫂之前,有一段辛酸經歷:丈夫因病去世,一個小孩身有殘疾。高額醫療費、其他兩名學齡孩子的學費及家庭各項支出,一度讓在工廠打工,收入微薄的鄧小媚不堪重負。

2017年,已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她,在當地扶貧工作隊推薦下,參加了由縣扶貧辦、婦聯、人社等部門開設的月嫂服務培訓班,經過15天培訓,她順利取得從業證書,并為深圳市南山區一名產婦提供服務,薪資6000元。

“工廠上班不包吃,才拿3000多元,做月嫂有6000元,真的很滿足。”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時,鄧小媚發自內心地感嘆。憑借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勤勞肯干,鄧小媚深得雇主信賴,雇主對她評價也很高,服務結束后雇主還送給她一面錦旗致謝。

鄧小媚說,從2018年開始,身邊就有不少人向她打聽怎么做月嫂,去哪里培訓,同村已經有十多個老鄉入行了。

家政服務曾被認為是“只要有力氣就會干的活兒”。在政策鼓勵下,家政行業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走到城市,走到珠三角,走上職業“家政人”的道路,他們憑借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據統計,4年來,廣東開展家政服務多元化技能提升培訓超150萬人次,使得“南粵家政”工程已經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新引擎。

家政故事“做家政也能當高工,以前想都不敢想”

“當時跨行做家政,只是覺得家政行業有發展,沒想到還能被評為工程師職稱!”每當談及獲得國家“高級工程師”職稱(家政管理)時,林曉珊仍然難掩驚喜之情。

林曉珊是一名“80后”,對于自己從上市公司的管理崗位轉行進入家政行業,林曉珊直言:“因為感受到家政母嬰服務的好,所以我也進入到這個行業里面來。”

5年前,先后于上市公司和大型電子商務公司任管理崗的林曉珊,作出了一個讓旁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她主動辭職,轉身投入家政行業。

“在不少人眼中,家政從業人員處于社會的底層,他們往往身份卑微、形象欠佳、素質不高并且收入微薄,還總是要看雇主臉色,是典型的弱勢群體。”面對親朋的不解,林曉珊的理由很簡單:隨著行業的發展,高端家政正在異軍突起,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首選。

其實林曉珊作出這個決定并不是頭腦一熱,而是醞釀已久。一年多前,剛剛生完寶寶的林曉珊在月子會所體驗到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家政服務——母嬰照護。自此,林曉珊對家政行業有了新的理解。

“轉行并不容易。”回想起剛剛入行的情景,林曉珊苦笑著回答:“為了補上缺漏,我曾連續半年沒有一個周末是休息的。不是在學習的課堂上,就是在復習考試的路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前后4年多的時間里,林曉珊陸續考取行業各類相關證書30多個。

隨著企業的發展,林曉珊也從原本的母嬰開始向家政服務轉型。“家政服務是一項很需要耐心的工作,同時家政從業管理者的專業化和標準化要求,是家政行業能否走向正規化與優質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林曉珊深知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林曉珊又陸續考取包括家政培訓師資、整理收納師資等20多項專業認證。

在轉戰家政服務行業的5年時間里,林曉珊從一名家政小白迅速成長為廣東省技術能手國家高級技術人才。隨著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鄉村工匠專業人才獲評正高級工程師職稱,林曉珊更成為冒著“煙火氣”的正高級工程師。

對于種種榮譽,林曉珊坦言,自己是搭上了“南粵家政”工程的快車。在她看來,家政行業的新發展不僅給予千萬家政人員新希望,更解決就業,改變人們對家政服務的認知。

“近年來,在家政行業,我收獲了很多。”林曉珊表示,廣東家政行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技能素養水平高、職業穩定性強、責任感強的家政服務人員隊伍。近年來,“南粵家政”工程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家政培訓活動,讓家政人員在掌握一技之長的同時,解決就業。

對于未來,林曉珊信心滿滿。她表示:“作為一名家政行業從業者,也深刻感受到廣東對于家政行業發展的重視與支持,還有億萬家庭的殷切期盼。家政行業以后一定會越來越好。”

數讀南粵家政工程

●開展母嬰、居家、養老、醫護項目培訓150多萬人次

●全省共有家政企業逾2.68萬家,比2018年翻了近一倍,從業人數比工程實施前增長了三成多

●累計開發家政服務省級地方行業標準15項、培訓課程標準27項、“南粵家政”工程培訓教材10本

●全省357家企業、院校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完成“南粵家政”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家政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已覆蓋保育師等13個職業

●全省已有200多所院校開設家政相關專業,在校生達15.8萬人

●全省已累計認定“南粵家政”省級龍頭、誠信示范企業133家

●評選“南粵家政”一至五星級家政服務人員400余名

●連續兩年舉辦全省“南粵家政”技能大賽,累計參賽人數超過8000人,24名選手榮獲“省技術能手”稱號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




返回上一步

家政中國 家政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