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综合-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www.qdhaoyu.com


{首页主词}/全黄性高视频/九九精品热/91九色最新地址

“本科阿姨”來了,家政市場會否蕩起漣漪上海首批家政學本科生畢業引關注


來源:文匯報 云南網 2023-08-29 關鍵詞: 本科家政人員



6年前,上海35%的家庭對家政員有需求;6年后,這一比例上升至53%。超半數滬上家庭對家政服務有著迫切需求。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申城家政市場規模將超600億元。

“家里缺阿姨”——走進很多社區,總會聽到這樣的呼聲。但如果細問下去,“缺”并不是“找不到”,而是難以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優秀家政員。

不久前,上海首批家政學本科生畢業,引發社會關注。高素質的家政員究竟如何“練成”?上海又如何更好滿足家政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近日,本報記者走訪多位家政從業者,發現家政行業的新氣象,也探究家政市場還有哪些痛點、堵點需要破解。

7月底,“上海首批家政學本科生畢業”登上同城熱搜。40到50歲的中年婦女、家政員、本科文憑,這幾個詞的“集合”,本身自帶話題性和新奇感。

但對于家政服務業而言,這恰恰有著標桿效應。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提出36條舉措,第一條就是“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兩年后,上海開放大學成為全國首個開設家政學本科班的成人高校,如今已招收到第五屆,超半數學生來自一線從業者。這些一線“佼佼者”走進校園,刷新了人們對家政員的認知,也在無形中給家政行業投下激起漣漪的一枚石子。

“她們突破了我的認知”

楊萬齡發現下課了,但她走不了——被好幾個阿姨包圍著,每個人都有問題要問。楊萬齡是家政學專業負責人,教授家庭營養學、家庭健康管理2門課程,阿姨們都是她的學生,雖然其中有些人年齡已超過她,但每個人都充滿著學習的熱情。

“我的雇主有痛風,平時應該怎么做健康管理,除了忌口還有什么要注意的?”“老師,我服務的家庭有老人和孩子,營養搭配有講究嗎?”“女性步入更年期后,飲食怎么調理?”——問題如連珠炮一樣拋來,很實在,因為都來自于一線實踐。這些阿姨的另一重身份,是家政服務人員。

“這些學生突破了我的認知。”楊萬齡如此評價這些學生。事實上,當她最初接觸到她們時,是覺得有點擔心的:一方面,這些學生年齡范圍跨度太大,最年輕的是“Z世代”,最年長的則超過60歲。另一方面,她們原有的知識儲備參差不齊,從實踐到理論的提升,必然是爬坡過坎的過程。

5屆學生帶下來,楊萬齡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真正在一線家政員更明白“我要什么”。“我開始認為,這些家政員學習意愿不強,僅僅是奔著學歷而來,但后來發現完全不是,她們真的非常希望全方位提升自己,會克服很多困難,很珍惜上課的機會。”她說。

53歲的萬金枝就是其中之一。“小時候沒什么機會讀書,但我做夢都在上學。”她是2003年跟著老鄉從湖南到上海的,因為自認沒什么其他技能,就去做了鐘點工、月嫂、育嬰師……過去17年,萬金枝在行業里摸爬滾打,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但依然想圓一個“讀書夢”。5年前,她先報讀了上海開放大學的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專科,畢業那年,又碰到首屆家政學本科生招生,二話不說報了名。

今年7月底,萬金枝本科畢業。在最后一次主題班會上,她展示了母嬰護理的才藝。舞臺上的她,從容自信,侃侃而談,這與她入學時“連話都說不利索”的自我評價判若兩人,這種蛻變讓楊萬齡意識到這一本科學習的價值所在。

課程設置“摸著石頭過河”

萬金枝攻讀家政學的上海開放大學,也是全國第一所開設家政學本科班的成人高校。在此之前,吉林農大、河北師大也開設過家政學本科專業,但招收的是應屆生,而且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并不從事家政員工作,更多的就業方向是家政業培訓師或者管理崗位。

某種程度上,上海探索面向家政員的本科學歷教育,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上海開放大學是有底子的。根據該校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蘆琦介紹,早在2012年就設置了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專科,大專班主要指導學員做好家政各項工作,比如烹飪、插花、中老年人護理等講究實訓實操的技能,過去十多年已有500多名大專生順利畢業。這其中,很多人都會問,有沒有繼續深造的可能?

這個問題也擺在了學校領導和教師面前。從市場需求看,優質家政服務人員缺口巨大,就業前景廣闊。上海開放大學此前舉辦過好幾場家政專業建設研討會,與會專家都預計,未來5年,本市高層次家政專業人才數量缺口達20萬。專科學歷教育,無論在學歷層次、招生規模、培養路徑上都不能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高需求。但反過來看,本科學歷教育,意味著它必然要從技能實操上升到系統理論,學員需要接受通識教育,也要上專業課,還要寫論文,那么問題出現了:家政學本科專業教什么?目標指向哪里?

經過綜合考量,上海開放大學將課程設置定位于“跨學科的家庭科學學習”,涵蓋家庭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健康管理學、法學、家庭美學、家政企業管理等,將家政員“提質”重點放在綜合素養上。

這些課程有用嗎?楊萬齡也反復詢問這些學生,有學生回答“悟到了”。比如在收納這件事上,家政員的慣常做法就是“把散落的東西壘起來,收好”,但當家庭美學的理論知識“澆灌”下去,很多家政員才發現背后的講究。

讓楊萬齡印象最深的則是要過論文關。本科論文要求大約8000字,體現的是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系統思辨能力,這對于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家政員來說,如同翻越一座大山。從社會實踐、到翻閱文獻、再到形成提綱輸出文字,很多家政員絞盡腦汁,答辯時幾乎要哭出來了。但經歷過后,家政員們卻很感激這一段“旅程”——“以前碰到類似問題,腦子里一團亂,現在有了系統思考的磨礪,看問題有了全新角度。”

從標桿效應到漣漪效應

7月底,上海首批95位家政學本科生順利畢業。她們的就業根本不成問題,事實上,所有拿到本科學歷的一線家政員都是“稀缺資源”,等待接納的雇主要排隊,上萬元的薪酬也不是問題。

相對于薪酬來說,當這些拿著高學歷的家政員回到家政公司、走進雇主家庭,自身所帶來的引領示范效應或許更有意義。家政員盛皋燕在報讀本科的過程中,不斷受到身邊人的質疑:讀大學有什么用?她后來經常把自己的學習狀況發在朋友圈里,“正確看待雇主和服務人員的需求度和滿足感,以及平穩期過后的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晚上有押花沙龍分享課,非常期待敏珠老師的課程”……一串串專業名詞讓身邊朋友對家政行業的看法大大轉變,表示“也想修個本科提升一把”。

而在接受采訪的一線家政員看來,自身最大轉變在于“更自信了”。很多家政員來自農村,在大城市里做家政員,經常有技能恐慌,有時也會生出自卑感,但當她們在走入校園進行系統培訓,知道了實踐背后的理論邏輯后,會因為專業而變得自信。“第一批學生畢業后,同行的關注度很大,這是一個好現象。”楊萬齡始終認為,家政行業要提質擴容,必然要有一批優秀的從業者先走出來,形成標桿效應,繼而帶動身邊的從業者,繼而像漣漪一般層層擴散。

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總要先跨出第一步。(徐晶卉)




返回上一步

家政中國 家政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