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2024-01-17 關鍵詞: 員工制 家政
新聞背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要把員工制企業轉型作為家政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找個好家政為什么那么難?
長期以來,家政服務業的主要模式是“中介制”——家政公司只是“中間人”,與服務提供者不構成勞動關系。這種模式看似靈活,但存在缺陷:首先,家政服務不是“伺候人”那么簡單,需要從業者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但由于人員流動頻繁,系統的職業培訓往往難以開展;其次,風險管理殊為不易,家政服務具有特殊性,服務場景相對封閉,信任成本比較高。
多種因素下,家政服務業發展長期跳不出“小、散、亂”的怪圈,相關機構良莠不齊,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不統一,一些家政從業者的合法權益有時還得不到保障。
推行員工制是行業改革關鍵舉措之一
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實現員工制轉型后,家政服務人員將從“靈活就業”變為“穩定就業”,執業更加體面,職業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會進一步提升。隨著行業黏性的顯著增強,會吸引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多層次人員加入家政服務業,有助于提升家政服務品質,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家政服務業轉向員工制的優勢很明顯,但理想與現實總存在些許落差,其中轉型成本是一大挑戰。試想,若家政服務價格由此被抬高,消費者未必會買賬。如果從業者的接單量不夠穩定,他們也可能不太愿意成為正式員工。
鼓勵探索創新 把“難而正確”的事情做好
作為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新模式,我國的員工制家政企業當前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各地積極鼓勵探索和創新,并加強相關的保障措施。令人欣喜的是,為促進家政服務業向員工制轉型,《指導意見》提出了發揮財政引導作用、加強符合家政行業特點的員工住房保障、優化完善保險制度等有力舉措。
家政服務業是朝陽行業,也是愛心工程、民心工程,未來大有可為。據統計,2022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已步入萬億級市場,企業數量超過100萬家,從業人員約3800萬人。家政行業擴容,服務也需要提質升級,正如一位專家所說,促進家政服務業向員工制轉型,雖然道阻且長,但已是大勢所趨。
(以上綜合經濟日報、南方日報、南方網)
V視角:
@用戶7710:找個好阿姨比找個好對象還難。
@癡漢臉馬鹿w:我媽就是從事家政的,她勤勤懇懇干活,但老板還經常拖欠工資。
@端木Rachel:家政工作很辛苦啊!
@其石_46193S:現在家政需求很大,應該推動這個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胖輪胎:家政服務業轉向員工制后,從業者有了勞動合同的保護,更有尊嚴。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家政服務和民生福祉息息相關。目前,母嬰照護、居家護理等家政服務需求旺盛,但是有效供給卻嚴重不足,甚至不少人都經歷過家政服務不規范、從業者漫天要價等“糟心事”。《指導意見》的出臺,理順了行業發展路徑,將更好地引導家政服務業朝著規范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我們也期待不久的將來,找個“好阿姨”不再是難事。(中國經濟網)